數列與它們的極限

數列與它們的極限——溫柔且嚴謹的起點

學習數列在數學中至關重要。本文將循序漸進地探討數列的定義、極限的直觀理解、四個範例模型、算術與幾何數列(附明確公式),以及線性遞推關係式 $x_{n+1}=r x_n + d$。


1. 什麼是數列?

一個 實數數列 ${x_n}$ 是一個有序列表
$$ x_1,,x_2,,x_3,,\ldots,,x_n,,\ldots $$
它有起點(存在第一項),卻沒有終點(無限延伸)。符號 $x_n$ 表示第 $n$ 項

記號約定。 我們常用大括號書寫數列:
$$
\lbrace x_n \rbrace,\quad \lbrace x_n \rbrace_{n=1}^{\infty},\quad \lbrace x_n \rbrace_{n\in\mathbb{N}}.
$$
雖然外觀像集合,但數列並非集合:順序有別,允許重複(例如 $1,1,1,\dots$ 或 $1,2,1,2,\dots$)。

極限的核心想法。 討論極限時,我們關心數列的 尾端:即 $n$ 很大 時各項的表現。開頭可以「天馬行空」;極限只讀故事的「結局」。


2. 四個模型示例

原頁提供四個例子,我們一一拆解,如同迷你課堂。

2.1 $x_n = n$ —— 不斷上行

數列為 $1,2,3,4,5,\dots$。每一步增加 1。直覺與形式化皆指出項值無上界:
$$ \lim_{n\to\infty} n = +\infty. $$
並不 代表極限是實數,而是 沒有有限極限。我們說它 **發散到 $+\infty$**。


2.2 $x_n = (-1)^n$ —— 純粹振盪

數列為 $-1,1,-1,1,\ldots$。在兩個值之間無限跳動,從未靠近單一數值,因此 不收斂,我們稱它 振盪


2.3 $x_n = 2025$ —— 恬靜的常數列

數列為 $2025,2025,2025,\ldots$。每項皆為 $2025$,這是最簡單的收斂情境:
$$
\lim_{n\to\infty} x_n = 2025.
$$
無論往後走多遠,你都已經在目的地。


2.4 $x_n = \dfrac{1}{n+1}$ —— 正值且趨近於零

數列為
$$
\frac{1}{2},\ \frac{1}{3},\ \frac{1}{4},\ \ldots,\ \frac{1}{n+1},\ \ldots
$$
每一項都 為正,且比前一項 更小。在數線上描點,可以看到它們從右側愈來愈逼近 0。雖然 沒有任何有限的 $n$ 使 $x_n=0$,但明顯 趨向 0
$$
\lim_{n\to\infty} \frac{1}{n+1} = 0.
$$

觀察(來自原圖):每項都不為零,但只要往後取足夠多項,與 0 的距離就能任意小。這正是極限的精神。


3. 收斂:「想要多接近就多接近」

原筆記用一句話精準抓住直覺:

當 $n$ 足夠大 時,若 $x_n$ 能 想要多接近就多接近 某個數 $a$,則數列 ${x_n}$ 收斂 到 $a$。

我們再細緻拆解:

  • 「想要多接近就多接近」:你先選一個容差 $\varepsilon>0$(例如 $0.1$ 或 $10^{-6}$)。我必須找到一個階段,使該階段之後的所有項都與 $a$ 的距離小於 $\varepsilon$。
  • 「$n$ 足夠大」:存在一個指標 $N$,對所有 $n\ge N$,都有 $|x_n-a|<\varepsilon$。

我們寫作
$$
\lim_{n\to\infty} x_n = a
\quad \text{或} \quad
x_n \longrightarrow a \quad (n\to\infty).
$$

重要提醒(原文亦提):只看 尾端。改動有限多個前項 不會 影響極限。極限關心的是故事的後段,而非開場。


4. 等差數列(公差固定)

定義(原頁):若存在常數 $d$,使得
$$
x_{n+1} - x_n = d \quad \text{對所有 } n,
$$
則 ${x_n}$ 是 等差數列,常數 $d$ 稱為 公差

推導顯式公式。 從首項 $x_1$ 出發,每次加上 $d$:
$$
x_2 = x_1 + d,\qquad
x_3 = x_2 + d = x_1 + 2d,\qquad
\ldots,\qquad
x_n = x_1 + (n-1)d.
$$

例子(原頁)
$$
{19,,12,,5,,-2,,-9,\ldots}
$$
此時 $x_1=19$、$d=-7$,因此
$$
x_n = 19 + (n-1)(-7) = 26 - 7n.
$$
檢查前幾項:
$$
x_1 = 26-7=19,\
x_2 = 26-14=12,\
x_3 = 26-21=5,\
x_4 = 26-28=-2.
$$

長期行為。

  • 若 $d>0$:$x_n\to +\infty$。
  • 若 $d<0$:$x_n\to -\infty$。
  • 若 $d=0$:數列恆定,因而收斂。

重點。 除了平凡情形 $d=0$,等差數列不會收斂到有限值;它們會線性地往某個方向遠離。


5. 等比數列(公比固定)

定義(原頁):若存在常數 $r$,使得
$$
x_{n+1} = r,x_n \quad \text{對所有 } n,
$$
則 ${x_n}$ 為 等比數列,$r$ 稱為 公比

推導顯式公式。 每一步乘以 $r$,因此
$$
x_2 = r x_1,\quad
x_3 = r x_2 = r^2 x_1,\quad
\ldots,\quad
x_n = x_1, r^{,n-1}.
$$

例子(原頁)
$$
{12,,-6,,3,,-\tfrac{3}{2},,\tfrac{3}{4},\ldots}
$$
這裡 $x_1=12$、$r=-\tfrac{1}{2}$,所以
$$
x_n = 12\left(-\frac{1}{2}\right)^{n-1}
= 12,\frac{(-1)^{n-1}}{2^{,n-1}}.
$$
量級每步減半,符號交錯。

長期行為。

  • 若 $|r|<1$:$r^{,n-1}\to 0$,因此 $x_n\to 0$。
  • 若 $|r|>1$:量值爆炸,沒有有限極限。
  • 若 $r=1$:恆等於常數。
  • 若 $r=-1$:在兩個值間振盪,仍屬發散。

重點。 對非零等比數列而言,收斂與否由 單一判準 決定:$|r|<1$。


6. 一階線性遞推:$x_{n+1}=r x_n + d$($r\neq 1$)

原頁以「連展數步+辨識幾何級數」推導閉式公式,我們照樣重現。

首先
$$
x_n = r x_{n-1} + d. \tag{1}
$$
同樣展開 $x_{n-1}$:
$$
\begin{aligned}
x_n
&= r(r x_{n-2} + d) + d \
&= r^2 x_{n-2} + d r + d.
\end{aligned}\tag{2}
$$
再深入一步:
$$
\begin{aligned}
x_n
&= r^2(r x_{n-3} + d) + d r + d \
&= r^3 x_{n-3} + d r^2 + d r + d.
\end{aligned}\tag{3}
$$
重複 $k$ 次後模式立現:
$$
x_n = r^{k},x_{n-k} + d(1+r+r^2+\cdots+r^{k-1}). \tag{4}
$$
令 $k=n$ 回到初始值 $x_0$:
$$
x_n = r^{n} x_0 + d(1+r+r^2+\cdots+r^{n-1}). \tag{5}
$$
當 $r\neq 1$ 時,有限幾何和為
$$
1+r+\cdots+r^{n-1} = \frac{r^{n}-1}{r-1}.
$$
因此得到 閉式
$$
\boxed{x_n = r^{n} x_0 + d\frac{r^{n}-1}{r-1}}\qquad (r\neq 1).
$$

特例 $r=1$。 這時遞推變成 $x_{n+1}=x_n+d$,即等差數列,$x_n=x_0+nd$。

6.1 如何解讀公式

可以把結果視為兩個效應:

  • 齊次部分 $x_{n+1}=r x_n$ 產生 $x_n^{(h)}=C,r^{n}$。
  • 常數輸入 $+d$ 累積成幾何級數 $d(1+r+\cdots+r^{n-1})$。

將兩者相加即得完整解。$r^n$ 決定收縮或擴張,幾何級數決定長期偏移,兩者共同塑造遠期行為。

6.2 由公式判讀極限

  • 若 $|r|<1$:$r^{n}\to 0$ 且 $\dfrac{r^{n}-1}{r-1}\to \dfrac{1}{1-r}$,故
    $$
    \lim_{n\to\infty} x_n = \frac{d}{1-r}.
    $$
    這給出 穩定平衡點 $L=\dfrac{d}{1-r}$。
  • 若 $|r|>1$:$r^{n} x_0$ 通常主導,使數列發散(除非恰與第二項抵消)。
  • 若 $r=-1$:視 $x_0$ 與 $d$ 而定可能振盪;雖然幾何求和公式形式上假設 $r\neq 1$,閉式仍能協助討論實際數值。

7. 辨識模式與判定極限——教師角度的流程

遇到新數列時,可依下列四步:

  1. 辨識模式。
    看看它是否等差(公差固定)、等比(公比固定),或是一階線性遞推 $x_{n+1}=r x_n + d$。若都不是,是否像 $\frac{1}{n+1}$ 那樣明顯趨於 0?
  2. 寫出顯式公式。
    • 等差:$x_n = x_1 + (n-1)d$;
    • 等比:$x_n = x_1 r^{,n-1}$;
    • 線性遞推:$x_n = r^n x_0 + d\frac{r^n-1}{r-1}$($r\neq 1$);若 $r=1$ 則 $x_n=x_0+nd$。
  3. 分析尾端。
    觀察當 $n$ 變大時會成長、衰減、振盪或穩定在哪裡。
  4. 清楚陳述結論。
    使用精確語言說明“收斂到……”“發散到 $+\infty$”或“因振盪發散”,並附上一句基於模式的理由(例如 “$|r|<1\Rightarrow r^n\to 0$”)。

8. 例題(呼應原頁並略做延伸)

例 A —— 基本四例分類

  1. $x_n=n$:發散 到 $+\infty$。
  2. $x_n=(-1)^n$:發散,因為振盪。
  3. $x_n=2025$:收斂 到 $2025$。
  4. $x_n=\dfrac{1}{n+1}$:收斂 到 $0$。

對 (4) 的「想要多接近就多接近」證明。
給定 $\varepsilon>0$,選擇 $N$ 使 $N+1>\frac{1}{\varepsilon}$。則對所有 $n\ge N$,
$$
\left|\frac{1}{n+1}-0\right|=\frac{1}{n+1}<\varepsilon.
$$


例 B —— 原頁的等差數列

給定 ${19,12,5,-2,-9,\ldots}$,$x_1=19$、$d=-7$,
$$
x_n = 26 - 7n.
$$
行為: 發散到 $-\infty$。除非 $d=0$,等差數列不會有有限極限。


例 C —— 原頁的等比數列

給定 ${12,-6,3,-\tfrac{3}{2},\tfrac{3}{4},\ldots}$,$x_1=12$、$r=-\tfrac{1}{2}$,
$$
x_n = 12\left(-\tfrac{1}{2}\right)^{n-1}.
$$
行為: 因為 $|r|=\tfrac{1}{2}<1$,所以 $x_n\to 0$。


例 D —— 遞推的運作

解 $x_{n+1}=\tfrac{1}{2}x_n+6$,且 $x_0=20$。

套用 $x_n = r^n x_0 + d\frac{r^n-1}{r-1}$,其中 $r=\tfrac{1}{2}$、$d=6$:
$$
\begin{aligned}
x_n
&= \left(\tfrac{1}{2}\right)^{n}\cdot 20 + 6,\frac{\left(\tfrac{1}{2}\right)^n - 1}{\tfrac{1}{2}-1} \
&= 20\left(\tfrac{1}{2}\right)^{n} - 12\left[\left(\tfrac{1}{2}\right)^n - 1\right] \
&= 8\left(\tfrac{1}{2}\right)^n + 12.
\end{aligned}
$$
因此 $x_n\to 12$。

詮釋。 因子 $r=\frac{1}{2}$ 讓項值趨向 0,而常數輸入 $d=6$ 將整個序列往上推,直到在 $12=\frac{d}{1-r}$ 取得平衡。


9. 概念檢核與快速練習(附導引答案)

這些短題可口說或書寫,幫助鞏固概念。

檢查 1 —— 「極限」真正主張什麼?

問題。 請用自己的話說明 $\lim_{n\to\infty}x_n=a$ 的意義。

導引答案。 它表示:對任何 $\varepsilon>0$,存在一個位置,使得之後的 所有 項都落在以 $a$ 為中心、半徑 $\varepsilon$ 的區間內。前幾項可以搖擺,但最終會停留在任意小的鄰域裡。


檢查 2 —— 為什麼 $\dfrac{1}{n+1}\to 0$,即使每項都不為零?

導引答案。 因為距離 $|x_n-0|=\frac{1}{n+1}$ 可以透過取足夠大的 $n$ 變得 任意小。有極限並不要求有限步內出現等號。


檢查 3 —— 等差數列的行為

問題。 請給出一個收斂的等差數列與一個發散的等差數列。

導引答案。

  • 收斂:$x_n=7$(公差 $d=0$,恆定)。
  • 發散:$x_n=2+(n-1)\cdot 3=3n-1$(公差 $d=3>0$,往 $+\infty$ 成長)。

檢查 4 —— 一句話記住等比判準

問題。 哪一條檢驗可以立刻判斷(非零)等比數列是否收斂?

導引答案。公比 是否滿足 $|r|<1$。若是則收斂到 0;否則發散(除非 $r=1$ 為常數;$r=-1$ 振盪)。


檢查 5 —— 遞推的平衡值

問題。 對 $x_{n+1}=r x_n + d$ 且 $|r|<1$,長期值是什麼?為什麼?

導引答案。 極限為 $L=\dfrac{d}{1-r}$。因為齊次部分 $r^{n}x_0$ 會衰減為 0,而幾何級數部分趨向 $\dfrac{d}{1-r}$。


10. 常見迷思(以及對策)

  1. 把「數列」當「集合」。
    迷思: 認為順序無關緊要。
    對策: 數列保留順序並允許重複;我們關心 $n$ 增加時 $x_n$ 怎麼變。

  2. 把「數列」與「級數」混為一談。
    迷思: 把項的列表與它們的和混淆。
    對策: 本文談的是項 $x_1,x_2,\dots$,而非和 $\sum x_n$。

  3. 過度重視前幾項。
    迷思: 認為前段決定極限。
    對策: 極限只看 尾端;修改有限多個前項永遠不會改變極限。

  4. 忘記等比判準。
    迷思: 面對 $x_n=x_1 r^{n-1}$ 時不知如何判斷。
    對策: 記住 $|r|<1 \Rightarrow x_n\to 0$。

  5. 害怕遞推。
    迷思: 一見到 $x_{n+1}=r x_n + d$ 就卡住。
    對策: 展開兩三步,辨識幾何級數,自然能寫出閉式。


11. 延伸練習(完全對齊原頁內容)

題 1 —— 判定並說明

對下列數列,判斷其是否收斂,並給一句理由。

(a) $x_n=\dfrac{1}{n+1}$。
(b) $x_n=(-1)^n$。
(c) $x_n=2025$。

解答提綱。
(a) 收斂到 0:取 $\varepsilon>0$,選 $N$ 使 $N+1>\dfrac{1}{\varepsilon}$。
(b) 發散:在 $-1$ 與 $1$ 之間振盪。
(c) 收斂到 $2025$:常數列。


題 2 —— 等差公式與行為

某等差數列滿足 $x_1=5$、公差 $d=-3$。求 $x_{10}$ 並描述極限行為。

解答。
$x_n=5+(n-1)(-3)=8-3n$,所以 $x_{10}=-22$。由於 $d<0$,數列發散到 $-\infty$。


題 3 —— 等比公式與行為

某等比數列滿足 $x_1=9$、$x_{n+1}=\frac{1}{3}x_n$。寫出閉式並求極限。

解答。
$x_n=9\left(\frac{1}{3}\right)^{n-1}$。因為 $|r|=\frac{1}{3}<1$,所以 $x_n\to 0$。


題 4 —— 具有明確極限的一階遞推

解 $x_{n+1}=0.8,x_n+10$,且 $x_0=50$,並求 $\lim x_n$。

解答。
套用 $x_n = r^n x_0 + d\frac{r^n-1}{r-1}$,其中 $r=0.8,d=10$:
$$
x_n = 0.8^n\cdot 50 + 10,\frac{0.8^n-1}{0.8-1}
= 50\cdot 0.8^n - 50(0.8^n-1)
= 50.
$$
每項皆為 $50$,極限自然是 $50$。
洞見: 若初值正好在平衡點 $L=\dfrac{d}{1-r}=\dfrac{10}{0.2}=50$,遞推會讓你一直待在那裡。


題 5 —— 為什麼改動前幾項不會改變極限

解答(簡述)。
若數列收斂到 $L$,則對任意 $\varepsilon>0$,存在 $N$ 使得所有 $n\ge N$ 均滿足 $|x_n-L|<\varepsilon$。若只改動有限多個前項,可取一個大於所有改動索引的 $N$;其後的尾端保持不變,因此仍落在每個 $\varepsilon$ 鄰域內,極限不受影響。


12. 一頁摘要(MATH 1010 必備重點)

  • 數列 是有序列表 $x_1,x_2,\dots$,有起點無終點。
  • 極限 描述尾端:觀察 $n$ 很大時的行為。
  • 原頁的四個原型涵蓋多數入門情境:
    • $x_n=n$:發散到 $+\infty$;
    • $x_n=(-1)^n$:因振盪發散;
    • $x_n=2025$:常數列,收斂;
    • $x_n=\dfrac{1}{n+1}$:收斂到 0。
  • 等差數列:$x_{n+1}-x_n=d$,公式 $x_n=x_1+(n-1)d$,僅當 $d=0$ 時收斂。
  • 等比數列:$x_{n+1}=r x_n$,公式 $x_n=x_1 r^{,n-1}$,當且僅當 $|r|<1$(此時 $x_n\to 0$)收斂;$r=1$ 為常數,$r=-1$ 振盪。
  • 一階線性遞推 $x_{n+1}=r x_n + d$($r\neq1$):
    $$
    x_n = r^{n} x_0 + d,\frac{r^{n}-1}{r-1}.
    $$
    若 $|r|<1$,則 $\displaystyle \lim_{n\to\infty} x_n = \frac{d}{1-r}$。
  • 分析流程:辨識模式 → 寫出顯式公式 → 研究尾端 → 用清楚語言給出收斂/發散結論。

掌握這些要點,你就能分析大多數入門數列、迅速計算各項,更重要的是——能以「關注尾端」的語言解釋它為何呈現該種行為。

作者

Evan Mi

發表於

2025-10-02

更新於

2025-10-02

許可協議

Your browser is out-of-date!

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.&npsb;Update my browser now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