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列与它们的极限

数列与它们的极限

学习数列在数学中至关重要。本文将循序渐进地展开:从数列的定义、极限的直观理解、四个典型范例,到算术数列与几何数列(附显式公式),最终引出线性递推关系式 $x_{n+1}=r x_n + d$。


1. 什么是数列?

一个 实数数列 ${x_n}$ 是一个有序的列表
$$ x_1,,x_2,,x_3,,\ldots,,x_n,,\ldots $$
它有一个开始(存在首项),却没有结束(无限延续)。符号 $x_n$ 表示第 $n$ 项

记号约定。 我们常用大括号来书写数列:
$$
\lbrace x_n \rbrace,\quad \lbrace x_n \rbrace_{n=1}^{\infty},\quad \lbrace x_n \rbrace_{n\in\mathbb{N}}.
$$
尽管写成大括号,数列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集合:顺序重要,允许重复(例如 $1,1,1,\dots$ 或 $1,2,1,2,\dots$)。

极限的核心想法。 讨论极限时,我们关注数列的 尾部:即在 $n$ 很大 时各项的表现。前几项可以“乱跳”;极限只关心故事的“结尾”。


2. 四个模型示例

原始页面给出四个例子,我们逐一拆解,像小型课堂。

2.1 $x_n = n$ —— 不断上行

数列是 $1,2,3,4,5,\dots$。每一步加 1。直觉和形式化都说明项值没有上界:
$$ \lim_{n\to\infty} n = +\infty. $$
这并 表示极限是实数,而是说 不存在有限极限。我们称其 **发散到 $+\infty$**。


2.2 $x_n = (-1)^n$ —— 纯粹振荡

数列是 $-1,1,-1,1,\ldots$。它在两个值之间无限跳动,从不靠近单一点,因此 不收敛,我们说它 振荡


2.3 $x_n = 2025$ —— 平静常数列

数列是 $2025,2025,2025,\ldots$。每一项都等于 $2025$,这是最简单的收敛情形:
$$
\lim_{n\to\infty} x_n = 2025.
$$
无论你走到多远,目标值始终已经在那儿。


2.4 $x_n = \dfrac{1}{n+1}$ —— 正且趋零

数列为
$$
\frac{1}{2},\ \frac{1}{3},\ \frac{1}{4},\ \ldots,\ \frac{1}{n+1},\ \ldots
$$
每一项都 ,且比上一项 更小。若在数轴上描点,它们从右侧越来越接近 0。虽然 没有任何有限的 $n$ 使 $x_n=0$,但显然 逼近 0
$$
\lim_{n\to\infty} \frac{1}{n+1} = 0.
$$

观察(来自原图):所有项都不为零,但只要往后取足够多项,距离 0 就能任意小。这正是极限的本质。


3. 收敛:“想要多接近就多接近”

原笔记用一句话很好地抓住了直觉:

当 $n$ 足够大 时,如果 $x_n$ 能 想要多接近就多接近 某个数 $a$,则数列 ${x_n}$ 收敛 于 $a$。

我们稍微放慢速度,逐句翻译:

  • “想要多接近就多接近”:你先选一个容差 $\varepsilon>0$(例如 $0.1$ 或 $10^{-6}$)。我必须找到一个阶段,使得该阶段之后的所有项都与 $a$ 的距离小于 $\varepsilon$。
  • “$n$ 足够大”:存在一个指标 $N$,对所有 $n\ge N$,都有 $|x_n-a|<\varepsilon$。

我们记作
$$
\lim_{n\to\infty} x_n = a
\quad \text{或} \quad
x_n \longrightarrow a \quad (n\to\infty).
$$

重要提醒(原文亦强调):我们只关心 尾部。有限个初始项的修改 不会 改变极限。极限取决于“故事的后半段”,而非开头。


4. 等差数列(公差固定)

定义(原页面):若存在常数 $d$,使得
$$
x_{n+1} - x_n = d \quad \text{对所有 } n,
$$
则数列 ${x_n}$ 为 等差数列,常数 $d$ 称为 公差

推导显式公式。 由首项 $x_1$ 起,每次加上 $d$:
$$
x_2 = x_1 + d,\qquad
x_3 = x_2 + d = x_1 + 2d,\qquad
\ldots,\qquad
x_n = x_1 + (n-1)d.
$$

示例(来自原页面)
$$
{19,,12,,5,,-2,,-9,\ldots}
$$
此时 $x_1=19$,$d=-7$。因此
$$
x_n = 19 + (n-1)(-7) = 26 - 7n.
$$
验证前几项:
$$
x_1 = 26-7=19,\
x_2 = 26-14=12,\
x_3 = 26-21=5,\
x_4 = 26-28=-2.
$$

长远行为。

  • 若 $d>0$:$x_n\to +\infty$。
  • 若 $d<0$:$x_n\to -\infty$。
  • 若 $d=0$:数列恒定,因此收敛。

要点。 除了平凡的 $d=0$,等差数列不会收敛到有限极限,它们会线性地向某个方向远去。


5. 等比数列(公比固定)

定义(原页面):若存在常数 $r$,使得
$$
x_{n+1} = r,x_n \quad \text{对所有 } n,
$$
则 ${x_n}$ 为 等比数列,$r$ 为 公比

推导显式公式。 每一步都乘以 $r$,因此
$$
x_2 = r x_1,\quad
x_3 = r x_2 = r^2 x_1,\quad
\ldots,\quad
x_n = x_1, r^{,n-1}.
$$

示例(来自原页面)
$$
{12,,-6,,3,,-\tfrac{3}{2},,\tfrac{3}{4},\ldots}
$$
这里 $x_1=12$,$r=-\tfrac{1}{2}$。因此
$$
x_n = 12\left(-\frac{1}{2}\right)^{n-1}
= 12,\frac{(-1)^{n-1}}{2^{,n-1}}.
$$
数值每步减半,符号交替。

长远行为。

  • 若 $|r|<1$:$r^{,n-1}\to 0$,因此 $x_n\to 0$。
  • 若 $|r|>1$:项值会爆炸,没有有限极限。
  • 若 $r=1$:恒定数列。
  • 若 $r=-1$:在两个值之间振荡,仍属发散。

要点。 对非零等比数列而言,收敛与否由 一条判据 决定:$|r|<1$。


6. 一阶线性递推:$x_{n+1}=r x_n + d$($r\neq 1$)

原页面用“多次展开+识别几何级数”的方式推导闭式公式,我们按照相同步骤复现。


$$
x_n = r x_{n-1} + d. \tag{1}
$$
开始。同样展开 $x_{n-1}$:
$$
\begin{aligned}
x_n
&= r(r x_{n-2} + d) + d \
&= r^2 x_{n-2} + d r + d.
\end{aligned}\tag{2}
$$
再来一步:
$$
\begin{aligned}
x_n
&= r^2(r x_{n-3} + d) + d r + d \
&= r^3 x_{n-3} + d r^2 + d r + d.
\end{aligned}\tag{3}
$$
重复 $k$ 次后模式非常明显:
$$
x_n = r^{k},x_{n-k} + d(1+r+r^2+\cdots+r^{k-1}). \tag{4}
$$
取 $k=n$,回到初始值 $x_0$:
$$
x_n = r^{n} x_0 + d(1+r+r^2+\cdots+r^{n-1}). \tag{5}
$$
而当 $r\neq 1$ 时,有限几何级数求和为
$$
1+r+\cdots+r^{n-1} = \frac{r^{n}-1}{r-1}.
$$
于是得到 闭式公式
$$
\boxed{x_n = r^{n} x_0 + d\frac{r^{n}-1}{r-1}} \qquad (r\neq 1).
$$

特殊情况 $r=1$。 此时递推变为 $x_{n+1}=x_n+d$,是一条等差数列,$x_n=x_0+nd$。

6.1 如何解读公式

可以把结果拆成两个作用:

  • 齐次部分 $x_{n+1}=r x_n$ 会产生 $x_n^{(h)}=C,r^{n}$。
  • 常数驱动 $+d$ 累积成几何级数 $d(1+r+\cdots+r^{n-1})$。

把两者相加得到完整解。$r^n$ 决定是收缩还是扩张,几何级数部分决定累积偏移,二者共同塑造长远行为。

6.2 由公式读极限

  • 若 $|r|<1$:$r^{n}\to 0$ 且 $\dfrac{r^{n}-1}{r-1}\to \dfrac{1}{1-r}$,因此
    $$
    \lim_{n\to\infty} x_n = \frac{d}{1-r}.
    $$
    这给出了一个 稳定平衡点 $L=\dfrac{d}{1-r}$。
  • 若 $|r|>1$:$r^{n} x_0$ 通常会主导,使数列发散(除非与第二项巧妙抵消)。
  • 若 $r=-1$:视 $x_0$ 与 $d$ 而定可能振荡;尽管几何求和公式形式上假设 $r\neq 1$,闭式仍能帮助分析具体项。

7. 识别模式与判断极限——教师视角的流程

遇到新数列时,可按以下四步走:

  1. 识别模式。
    看它是否是等差(固定公差)、等比(固定公比),或是一阶线性递推 $x_{n+1}=r x_n + d$。若都不是,是否像 $\frac{1}{n+1}$ 那样显然趋零?
  2. 写出显式公式。
    • 等差:$x_n = x_1 + (n-1)d$;
    • 等比:$x_n = x_1 r^{,n-1}$;
    • 线性递推:$x_n = r^n x_0 + d\frac{r^n-1}{r-1}$($r\neq 1$),若 $r=1$ 则 $x_n=x_0+nd$。
  3. 分析尾部。
    观察当 $n$ 很大时的趋势:增长?衰减?振荡?还是稳定在某个水平?
  4. 清晰陈述结论。
    用严格语言表达“收敛到……”“发散到 $+\infty$”或“因振荡发散”,并附上一句基于模式的理由(例如 “$|r|<1\Rightarrow r^n\to 0$”)。

8. 例题(与原页面相呼应并稍作扩展)

例 A —— 分类基础四例

  1. $x_n=n$:发散 到 $+\infty$。
  2. $x_n=(-1)^n$:发散,原因是振荡。
  3. $x_n=2025$:收敛 到 $2025$。
  4. $x_n=\dfrac{1}{n+1}$:收敛 到 $0$。

对 (4) 的“想要多接近就多接近”证明。
给定 $\varepsilon>0$,选择 $N$ 使 $N+1>\frac{1}{\varepsilon}$。则对所有 $n\ge N$,
$$
\left|\frac{1}{n+1}-0\right|=\frac{1}{n+1}<\varepsilon.
$$


例 B —— 页面上的等差数列

已知 ${19,12,5,-2,-9,\ldots}$,$x_1=19$,$d=-7$,
$$
x_n = 26 - 7n.
$$
行为: 发散到 $-\infty$。除非 $d=0$,等差数列不会有有限极限。


例 C —— 页面上的等比数列

已知 ${12,-6,3,-\tfrac{3}{2},\tfrac{3}{4},\ldots}$,$x_1=12$,$r=-\tfrac{1}{2}$,
$$
x_n = 12\left(-\tfrac{1}{2}\right)^{n-1}.
$$
行为: 因为 $|r|=\tfrac{1}{2}<1$,故 $x_n\to 0$。


例 D —— 一个递推的运作

求解 $x_{n+1}=\tfrac{1}{2}x_n+6$,且 $x_0=20$。

使用公式 $x_n = r^n x_0 + d\frac{r^n-1}{r-1}$,其中 $r=\tfrac{1}{2}$、$d=6$:
$$
\begin{aligned}
x_n
&= \left(\tfrac{1}{2}\right)^{n}\cdot 20 + 6,\frac{\left(\tfrac{1}{2}\right)^n - 1}{\tfrac{1}{2}-1} \
&= 20\left(\tfrac{1}{2}\right)^{n} - 12\left[\left(\tfrac{1}{2}\right)^n - 1\right] \
&= 8\left(\tfrac{1}{2}\right)^n + 12.
\end{aligned}
$$
因此 $x_n\to 12$。

解读。 因子 $r=\frac{1}{2}$ 不断把量级压向 0,而常数输入 $d=6$ 把整体上推,直到在 $12=\frac{d}{1-r}$ 附近达到平衡。


9. 概念检查与速练(附引导答案)

这些短问题可口头或书面作答,帮助巩固理解。

检查 1 —— “极限”真正宣称什么?

问题。 用你自己的话说明 $\lim_{n\to\infty}x_n=a$ 的含义。

引导答案。 这表示:对任何 $\varepsilon>0$,存在一个位置,从此之后的 所有 项都落在以 $a$ 为中心、半径 $\varepsilon$ 的区间内。前面的值可以乱跳,但最终会稳定在任意小的邻域里。


检查 2 —— 为什么 $\dfrac{1}{n+1}\to 0$,尽管每项都不为零?

引导答案。 因为距离 $|x_n-0|=\frac{1}{n+1}$ 可以通过取足够大的 $n$ 变得 任意小。要有极限并不要求在有限步内达到等号。


检查 3 —— 等差数列的行为

问题。 给出一个收敛的等差数列和一个发散的等差数列。

引导答案。

  • 收敛:$x_n=7$(公差 $d=0$,恒定)。
  • 发散:$x_n=2+(n-1)\cdot 3=3n-1$(公差 $d=3>0$,向 $+\infty$ 增长)。

检查 4 —— 一句话记住等比判据

问题。 哪个判据能一眼看出(非零)等比数列是否收敛?

引导答案。公比 是否满足 $|r|<1$。若成立则收敛到 0;否则发散(除非 $r=1$ 为常数;$r=-1$ 振荡)。


检查 5 —— 递推的平衡值

问题。 对 $x_{n+1}=r x_n + d$ 且 $|r|<1$,长远值是多少?为什么?

引导答案。 极限为 $L=\dfrac{d}{1-r}$。因为齐次部分 $r^{n}x_0$ 会衰减为 0,而几何级数部分趋向 $\dfrac{d}{1-r}$。


10. 常见误区(以及如何避免)

  1. 把“数列”当“集合”。
    误解: 认为顺序无关紧要。
    纠正: 数列记住顺序,允许重复;我们关心的是 $n$ 增大时 $x_n$ 如何变化。

  2. 把“数列”与“级数”混淆。
    误解: 把项的列表与它们的和混为一谈。
    纠正: 本文讨论的是项 $x_1,x_2,\dots$,不是求和 $\sum x_n$。

  3. 过度关注前几项。
    误解: 以为前面几项决定极限。
    纠正: 极限取决于 尾部;改动有限多个初始项永远不会改变极限。

  4. 遗忘等比判据。
    误解: 面对 $x_n=x_1 r^{n-1}$ 不知是否收敛。
    纠正: 牢记 $|r|<1 \Rightarrow x_n\to 0$。

  5. 惧怕递推。
    误解: 遇到 $x_{n+1}=r x_n + d$ 就不知所措。
    纠正: 展开两三步,识别几何级数,就能写出闭式公式。


11. 扩展练习(完全对应原页面内容)

题 1 —— 判断并给出理由

对以下数列,说明其是否收敛,并给出一句理由。

(a) $x_n=\dfrac{1}{n+1}$。
(b) $x_n=(-1)^n$。
(c) $x_n=2025$。

解答提纲。
(a) 收敛到 0:取 $\varepsilon>0$,选 $N$ 使 $N+1>\dfrac{1}{\varepsilon}$。
(b) 发散:在 $-1$ 与 $1$ 间振荡。
(c) 收敛到 $2025$:常数列。


题 2 —— 等差公式与行为

某等差数列 $x_1=5$,公差 $d=-3$。求 $x_{10}$ 并描述其极限行为。

解答。
$x_n=5+(n-1)(-3)=8-3n$,因此 $x_{10}=-22$。由于 $d<0$,数列发散到 $-\infty$。


题 3 —— 等比公式与行为

某等比数列满足 $x_1=9$、$x_{n+1}=\frac{1}{3}x_n$。写出闭式并求极限。

解答。
$x_n=9\left(\frac{1}{3}\right)^{n-1}$。因为 $|r|=\frac{1}{3}<1$,故 $x_n\to 0$。


题 4 —— 有明确极限的一阶递推

求 $x_{n+1}=0.8,x_n+10$,$x_0=50$,并求 $\lim x_n$。

解答。
套用 $x_n = r^n x_0 + d\frac{r^n-1}{r-1}$,其中 $r=0.8,d=10$:
$$
x_n = 0.8^n\cdot 50 + 10,\frac{0.8^n-1}{0.8-1}
= 50\cdot 0.8^n - 50(0.8^n-1)
= 50.
$$
每一项都等于 $50$,极限自然是 $50$。
洞见: 若初值恰好选在平衡点 $L=\dfrac{d}{1-r}=\dfrac{10}{0.2}=50$,递推会把你牢牢留在那儿。


题 5 —— 为什么改动前几项不会影响极限

解答(简述)。
若数列收敛到 $L$,则对任意 $\varepsilon>0$,存在 $N$ 使得所有 $n\ge N$ 都满足 $|x_n-L|<\varepsilon$。如果我们只改动有限多个初始项,可以选一个比所有改动位置都大的 $N$。在此之后尾部保持原状,因此仍落在每个 $\varepsilon$ 邻域内,极限保持不变。


12. 一页总结(MATH 1010 必备记忆)

  • 数列 是有序列表 $x_1,x_2,\dots$,有起点无终点。
  • 极限 描述尾部:观察 $n$ 很大时的行为。
  • 页面上的四个原型覆盖了多数初学情形:
    • $x_n=n$:发散到 $+\infty$;
    • $x_n=(-1)^n$:因振荡发散;
    • $x_n=2025$:常数列,收敛;
    • $x_n=\dfrac{1}{n+1}$:收敛到 0。
  • 等差数列:$x_{n+1}-x_n=d$,公式 $x_n=x_1+(n-1)d$,仅当 $d=0$ 时收敛。
  • 等比数列:$x_{n+1}=r x_n$,公式 $x_n=x_1 r^{,n-1}$,当且仅当 $|r|<1$(此时 $x_n\to 0$)收敛;$r=1$ 为常数,$r=-1$ 振荡。
  • 一阶线性递推 $x_{n+1}=r x_n + d$($r\neq1$):
    $$
    x_n = r^{n} x_0 + d,\frac{r^{n}-1}{r-1}.
    $$
    若 $|r|<1$,则 $\displaystyle \lim_{n\to\infty} x_n = \frac{d}{1-r}$。
  • 分析流程:识别模式 → 写显式公式 → 研究尾部 → 用清晰语言给出收敛/发散结论。

掌握以上要点,你就能分析绝大多数入门级的数列,快速计算各项,并且——更重要的——能够用关注“尾部”的语言解释它为何会出现这种行为。

作者

Evan Mi

发布于

2025-10-02

更新于

2025-10-02

许可协议

Your browser is out-of-date!

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.&npsb;Update my browser now

×